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故事

怀揣信念践行一生的农科人——赵久然

时间:2021-11-17 09:43:47  来源:乡村大世界  作者:

日前,记者从正在举办的第29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上获悉,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研发建立的全球数量最大的玉米标准DNA指纹库,存储了超10万个玉米品种信息,凭借这些玉米“分子身份证”,让玉米品种中的“伪装者”无处遁形。构建我国玉米品种标准DNA指纹库,对规范种业市场以及对玉米新品种权进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这项重要工程的发起人、主导者就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

提起赵久然,这位在玉米育种研究上深耕近30年的农科专家在“玉米圈”内可算是数一数二的大咖人物,无人不知。而由他主导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则可称得上是中国玉米研究科研院所中的领头雁。可以说,赵久然用他的事业成就完美诠释了一位农业科研人员的家国情怀。

扎根乡土 甘做农民守护者

作为一位80年代毕业的研究生,赵久然当时为什么没有跟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出国留学,而是一头扎进偏远山区搞农业科研呢?我们在他的办公桌上找到了答案——《诺尔曼·布洛格》:“诺尔曼·布洛格都能去第三世界国家的偏远农村小镇搞科研,国家培养了我这么多年,该为国家做些贡献了。”赵久然说。

说到做到。赵久然不仅留在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还主动申请到当时条件最艰苦的延庆蹲点搞科研。从1986年到1992年,这6年里,赵久然跑遍了延庆20多个乡镇,白天和技术人员、农民一起忙碌在田间,晚上就睡在农业科技站的办公室里。

当时,赵久然研究的是玉米栽培技术,但他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好的技术推广起来效果并不理想。相比栽培技术,农民对于良种的需求却始终不变,“有了优良品种,不需要增加投入就能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反复考量之后,赵久然做出了决定:从研究玉米栽培技术改为研究育种。1992年底回到北京农科院工作后,他一边收集育种资源,一边向研究育种的老师请教。1997年,北京市农科院正式成立玉米研究中心,赵久然被任命为主任,负责中心的组建工作。

早在延庆搞科研时期,赵久然就发现农民经常买到“张冠李戴”或以次充好的假种子,出生于农家的赵久然清楚的知道,买到假种子、次种子对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可单从种子的外观很难分别种子的真假优劣,也就是从那时起,建立种子基因库的想法就在赵久然的心里生根。

从1995年起,赵久然开始DNA指纹技术在玉米纯度及真伪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经过团队10年潜心研究,2005年,玉米研究中心建立玉米DNA指纹库,逐步确定了适于建库和真实性鉴定的一套核心SSR引物组合;在SSR分子指纹鉴定研究基础上,研制形成集品种鉴定、品种确权、分子育种等多用途为一体的高密度maize6H-60K芯片;建立了高通量的SNP分子鉴定技术体系。简单来说,过去每年抽检种子,田间做试验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出结果,如今有了玉米标准DNA指纹库,当天检测当天就能出结果,极大的节省了检测成本。

“白手起家” 稳居专业领域NO.1

在本次种子大会的北京农科院展区,最显眼的就是玉米中心的京科系列玉米品种。京科968——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玉米新品种、京科糯2000——鲜食糯玉米“里程碑”品种、农科糯336--高叶酸甜加糯优质鲜食玉米新品种、京农科728——早熟宜粒收玉米新品种等,这些新品种在我国很多区域广泛种植,获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北京市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的科研实力。玉米研究中心连续多年在全国审定的品种数量和应用的品种数量都是最多的。仅2020年国审品种就有51个,可以说研究团队的育种实力在全国遥遥领先。而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今天的成绩也是从零开始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刚刚成立的玉米中心只有4名技术人员和3名后勤人员,启动资金也只有8万元,再加上4亩试验田和7间临时办公室,就是当时的全部家当。但是,选育一个优良的玉米新品种谈何容易,“有时候就像在小黑屋里摸索,需要万里挑一,整个过程平均要耗时10年,这其中需要百分之百的努力,还要有一点点的运气。”赵久然说。

为了及时查看玉米长势,选取最优的育种材料,赵久然带领团队成员一年到头随着季节奔波:冬天奔海南,夏天去东北,春秋则在北京、河南、甘肃等地来回切换。为了不耽误白天的工作,赵久然经常选择夜航。

2000年,玉米中心选育的“京科2号”“京早13号”两个品种通过北京市审定,开始在京郊大面积示范推广,玉米中心第一次实现了自我造血。

经过10年的努力,2011年,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等优良特性的“京科968”杂交种通过国家审定。很多农户种植后,亩产能达到1000公斤。通过多年的大面积示范推广,现在已成为我国累计种植超过一亿亩的主导大品种,增产粮食100多亿公斤。

科技扶贫  助农增收奔小康

在北京市密云区新城子镇苏家峪村,赵久然与闻讯赶来的种植户们聊起了去年的玉米收成。种植户王银保说:“去年我家里种植了13亩京科968,每亩能收1300多斤,一亩地增产300多斤,商家上门收购,每斤9毛3,一亩地增收300多块,挺实惠的”。

苏家峪村耕地面积虽有上千亩,但全村146户中有78户是低收入户,而且老龄化非常严重。加之地处密云水库上游,苏家峪村不能开采地下水搞养殖业、种植业,也不能种植大量使用农药的农作物。可以说苏家峪村是农业发展严重滞后,玉米生产缺品种缺技术,农田不具备灌溉条件,村两委找不到发展思路。根据苏家峪村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水平,赵久然将团队选育的系列优良品种在该村进行试验示范, 2015年-2019年间,每年为村民送去近700亩的京科968等玉米种子,开展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培训超过200余人次。京科968在苏家峪村全覆盖、雨养旱作增产技术得到全面应用,玉米产业发展全面提速,仅此一项使全村增产玉米10万多公斤,增收近20万元。据统计,2015年苏家峪村年人均收入为11000元,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8000元,78户低收入户全部脱低,苏家峪村摘掉了低收入村的“帽子”。

除了北京,赵久然还把技术送到了全国多地。在对口支援的内蒙古通辽市、河北省涞源县南屯村和黄土岭村、海南省乐东县的爆旺村、赤龙村、洪武村、竹头村、抱岁村等黎族集中的贫困村都有赵久然团队的身影。

仅2019年一年,就有近100天深入贫困地区在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扶贫服务,带动2000余人增产增收、摆脱贫困。赵久然带领团队研发的高端特色玉米品种,不仅成为北京市众多农户提质增收的利器,也成了全国很多地区增收脱贫和种植结构调整、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在赵久然看来,作为一名农业科学研究者最大的考验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深耕细作。他希望年轻的科研人员脚要能扎根乡土,但眼睛需紧跟国际前沿,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科研为生产服务,做出实实在在能满足生产和农民需要的优质的科研成果。

作者:解雯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河南温县黄河街道中张王庄村村民分拣胡萝卜
河南温县黄河街道中张
让美好流向远方,万家助力西藏乡村美育开启新篇章
让美好流向远方,万家助
 台州临海:垃圾分类扮靓乡村旅游
台州临海:垃圾分类扮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哈尔滨农业生产喜获十八连丰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从“贫穷村”成为远近有名的“幸福村”
从“贫穷村”成为远近
地利集团全面践行乡村振兴 产业对接科技助农卓有成效
地利集团全面践行乡村
瓦美术馆艺术首展“局部城市”隆重揭幕  14位中外艺术家助力怀柔北沟村“乡村文艺复兴”
瓦美术馆艺术首展“局
途远启动“回乡共富”行动,“两途一趣”模式开辟乡村就业空间
途远启动“回乡共富”
潍柴雷沃重工:汛中抢粮,展现减损“农机力量”
潍柴雷沃重工:汛中抢粮
阎良甜瓜:关中平原上的小甜瓜,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大文章
阎良甜瓜:关中平原上的
中畜牧业开通首场带货直播 威利倍乐驶入直播快车道
中畜牧业开通首场带货
电商直播助农不停步,岐山苹果喜迎带货热
电商直播助农不停步,岐
10年圆梦路,向着乡村振兴再出发!“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播种新希望
10年圆梦路,向着乡村振
棕榈股份与封丘县人民政府、新乡市沿黄投资集团签署共建沿黄乡村振兴合作协议
棕榈股份与封丘县人民
签订订单金额近亿元:永顺第五届猕猴桃开园节线上开园
签订订单金额近亿元:永
携手共进,助力乡村振兴 ——深农绿舟与腾讯云、新格林合作签约仪式成功举办
携手共进,助力乡村振兴
如何以“共生”为线索,寻找乡村振兴的新路?
如何以“共生”为线索
喜迎中国农民丰收节 “片多多”助力乡村振兴公益视频大赛
喜迎中国农民丰收节
钉钉“百姓通”案例入选《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
钉钉“百姓通”案例入
服务乡村振兴 农户获低息贷款 交通银行常州分行农户贷助力共同富裕
服务乡村振兴 农户获
池州市贵池区:乡村振兴“新”方式 全域旅游“新”理念
池州市贵池区:乡村振兴
江西省上栗县战山村:村里修理一条振兴路
江西省上栗县战山村:村
慧凡帮扶,助力乡村学前教育振兴
慧凡帮扶,助力乡村学前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内蒙古土默特左旗远程教学站正式揭牌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内蒙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